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課程: 論文研討(一)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一 鐘文章
演講者 : 陳良弼 教授

心得感想:


    今天請到這位陳良弼教授,是國立政治大學裡面的教授,今天的題目主要是在描述資料庫的演進,從Relational Databases到平行式處理,再到分散式處理,最後到達Cloud Databases。 

     隨著科技的發達,資料庫的數量也越來越龐大,也慢慢的發現到以SQL來建立的資料庫,會造成資料分離的情形,因此大家慢慢的去發展其他處理資料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才開始有NoSQL的出現,只要不是用SQL操作的資料庫都叫做NoSQL

    NoSQL在出來之前就已經出現很多種非關聯式資料庫,以下介紹4種比較受到關注的NoSQL資料庫,分別是Key-Value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In-memory Database)、圖學資料庫(Graph Database)以及文件資料庫(Document Database)。  

    NoSQL有幾個特色,NoSQL不再使用傳統的固定表格模式,而是採用一張大表格的方式去存儲資料。考慮資料搜尋的速度,經常會把這張大表格分區到不同的電腦上,以加速查詢的效果,而這種分佈式的大表格同時具有平行式延展的特質,JOIN的功能就不適用於這種的資料庫。另一個特質就是,NoSQL具有分散式和容錯的架構,分散式是表示說,這一張大資料表會分散至幾台不同的伺服器,若下了一個查詢指令,這幾台伺服器會一起動作來加速查詢效果。而容錯的架構的意思是,若是其中一台伺服器不幸的當機了,這部分缺少的資料表並不會影響到整張的大表格。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r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一 簡綺葳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ranced Applications
物聯網多媒體平台及前瞻應用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在網路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網路做簡單的互相聯繫、人也可透過網路取得物件的資訊外,物件與物件間也可以互通的網路環境。

從發展趨勢來看,物聯網的發展可分為「時間」(Time)、「地點」(Place)與「物件」(Thing)三個維度,隨著物聯網發展的趨於成熟將創造出所有物件皆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相互溝通的環境。其涵蓋了「人與人」、「物件與物件」及「人與物件」三大範疇:


1.      Copy Machine
2.      Traffic Signal Center
3.      TMS Platform
4.      Emergency Control System
5.      Health Care Business

物聯網的特點:
 
相互連接
自動處理
改善商業流程
參與者形成閉環環境
 
應用:
 
物聯網擁有廣泛發展空間,尤其是在交通、環境、政府機構、全球安防、家居安全、環保節能、工業監督和醫療保健的領域。物聯網將不只使更多的業務流程取得更高的效率,其他應用包括材料處理和物流、倉儲、產品追蹤、數據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加速資產流動、防偽、減低生產錯誤,即時召回缺陷產品、更有效的回收利用和廢物管理、提高葯物處方的安全性,以及改進食品安全和質量等。

此外,加入了物聯網的智能科技,如機器人及佩戴式電腦,可以讓日常物品成為“思考和溝通的裝備”,例如,當汽車輪胎的壓力太低或者如果路上結冰時會發出警報。舉一個家庭設置的例子:
 
1) 電冰箱檢測到牛奶的空瓶子
2) 發送通知到物主的手機和雜貨店
3) 物主啟動汽車離開辦公室時,車鑰匙附有射頻識別標簽
4) 物主的汽車與手機互通後,通知雜貨店店主
5) 雜貨店預計客人到埗時間及準備好牛奶以便客人提取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劉浩瑋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報告: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就是把裝備感測器的各種真實物體,通過網際網路聯接起來,達到遠程控制或者實現物與物的直接通信。
由於其遠程控制的特點,物聯網大多藉由各種感測器以RFIDWIFI等等的無線網路技術來實作,利用無所不在的網路不只開拓了人與物的交流,也同時可以達到物與物的互通,讓物聯網的應用更加的自動化、智慧化,提供各種類型的使用者更多面向的便利性與實用性。現今的物聯網已經可以做到很多應用,舉凡醫療、居家、交通、商業等方面早已深耕許久,使用方法與效率也隨著軟硬體的成長有著長足進步,目前的著眼點就轉移到複合性的應用與節省能源的部分,藉由物與物的自動感應決定待機與運作的時間,已經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了,如果所有物聯網能加入這個新的特性,那全新的物聯網架構誕生的可能性說不定就會出現。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課程: 論文研討(一)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一 李金龍
演講者 : 陳良弼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心得感想:
  在這次教授的演講中,其中有略談到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他是專門管理關聯性資料庫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其作用是先創立多個表格,然後輸入數據,依關系建立關聯,並依其需求可進行儲存、修改、刪除、更新、收尋等等的資料管理功能。其中的關系可以看做是個笛卡爾積的有限子集,並非所有資訊都是有意義的,只有有意義的才能成為關係。


NoSQL常見的類型有四大類:

其中以Key-Value類型居多具有分散
式和高擴充的特性。 

而記憶體資料庫大多是用來快取常用
網頁所用的,能加快網頁讀取速度和
減少硬碟讀取次數

文件資料庫的資料結構通常是鬆散的
樹狀結構HTML網頁也是常見使
用的

圖學資料庫則是指運用圖學架構來儲
存節點間關係的資料架構,其特性是
對複雜性的擴充能力





圖片來源:網路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蕭維廷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物聯網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將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訊息傳感設備"(如:無線辨識系統(RFID)、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網際網路結合,使物品能再生產,消費等過程,能自動識別及資訊共享,達到智慧化識別與管理。




















而演講中,較令我感興趣的,是物聯網的應用。
因此上網搜尋了幾個目前的實際應用來做介紹:

1. e-CELL

e-CELL
是歐盟提起的汽車緊急通報系統,歐盟也計畫在2015前,此系統必須成為汽車的基本配備之一。e-CELL在發失交通事故時,
只要下列情況被偵測到:
1.車中的緊急呼叫按鍵被啟動
2.
是安全氣囊、車輛撞擊翻覆感測器等偵測到氣囊爆開或車輛受到撞擊
系統即會透過GPSGSM/GPRS網路連線,將事故發生時間,車輛位置,車牌號碼等資訊傳送至緊急呼叫中心,通知醫療人員或警察等相關人員前往處理。


2.SFpark

SFpark是美國洛杉磯政府與Streetline合作推出的智慧題車系統。它整合了無線網路、感測器、收費柱、流量計算與行動裝置應用程式等技術。
主要特色有以下兩點:
 1.系統會偵測剩餘空位,將其資訊傳上網,供開車族在出門前就能夠先行查詢當地的停車資訊。
2.動態調整停車費用。也就是說當空位太多時,停車費就會下降;但當車位供不應求時,也會調漲費用。藉由此收費機制來調整流動率。



3.智慧電網

所謂的智慧電網,就是利用無線傳輸技術,結合智慧電表,配電網路,能源儲存設備以及中央控管軟體等部分,並過雙向的溝通連結,共享電力及其使用資訊,來對能源進行智慧控管的能源管理系統。

它有以下幾點特色:
1.
用戶端的用電資訊回傳至電力公司,電力公司可以依據各地區的用電狀況調節各地能量。
2.
可以監控建築物內部電力的使用狀況,來調整關閉電力系統,達到節能的目的。
3.家電會紀錄並根據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規劃最高效益的電量使用方式。

目前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均已投入於智慧電網的開發與執行,但由於系統會紀錄所有用戶的用電資料,因此也涉及隱私權的相關問題。


最後,演講中也提到幾個有關於市場問題的重點:

1.台灣市場太小,因此許多物聯網相關公司企業都往中國大陸發展
2.在物聯網的市場中,規模較小的公司企業較難生存。

如何有效因應上述問題,是個值得思考探討的課題。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楊鈞浩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物聯網是一套讓真實世界中的任何物體隨時連結的網絡,通過網際網路聯接起來,進而運行特定的程序,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射頻識別(RFID)、感測器、二維碼等,經過介面與無線網路相連達到遠程控制或者實現物與物的直接通信,現在運用技術包括各種嵌入式系統跟無線通訊,讓裝置自動化能彼此溝通和交換資訊,讓人們可以達到集中控制的效果。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有應用到物聯網的例子就是上列提到的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技術,這是一種無線通訊技術,悠遊卡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我們可以使用悠遊卡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也可以在便利商店座儲值的消費,這技術包含了多方協定與整合的功能,實現物聯網的精神。
 而在未來的發展上,因手機與網路的發展與進化,全世界目前有150億個上網電腦裝置以及10億個可上網手機,如果持續發展,2010年底時將會有超過300億個RFID標籤裝設在各種產品中已不稀奇,如何嵌入各硬體讓使用者更為方便,跟如何協定各系統各IP之間的連線將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門課題。
統等
 ㄟㄟㄟㄟㄟㄟㄟㄟ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一)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王健任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報告:
       這次的演講是關於物聯網以及其前瞻性的運用。物聯網是指將物品運用各種電子訊號傳送的技術如RFID、二維條碼或是嵌入式系統來達到M to M的溝通,這樣的好處是由機器直接與機器溝通可以省去不少人力,也可以減少因人為所造成的失誤。
物聯網的運用非常的廣泛,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包辦,食的方面可以藉由物聯網掌握食物的製造流程,也可以用來監控農場或是牧場的環境。衣的方面可以追蹤商品流向,或是一般常用的電子錢包。住的方面可以用來控管人員進出,排除可疑的人物,保障自身的安全。行的方面,可以用來對交通工作做定位以利大家及時追蹤,教育方面可以利用來做多媒體教學。樂的方面物聯網可以提供定位與導覽系統,對於到外地遊玩的人來說可說是十分方便。
       中間有一段陳教授提到了嵌入式系統的設計,在未來人手一機的隨身網路裝置會越來越普及,在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的現在,設計的重點自然擺在省電上面,以陳教授的專案為例,如何在ARM與DSP的運算上做取捨是最大的課題。如何藉由平衡ARM與DSP的計算能力來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也是一門需要研究的課題。
       互聯網在未來的運用會越來越廣,相關技術的發展也日趨成熟,以現階段的技術已經可以達成許多目標,但國內的市場太小廠商們都往國外發展。對國內互聯網的構築進度可能會稍微拖慢,算是比較可惜的事。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張焜翔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報告:


今天是由陳俊良 教授來跟大家分享物聯網的應用什麼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單來說,就是讓所有物品都能連上網際網路、進而利用網際網路功能,達成即時查詢、遠端控制、遠端監控、並且透過智慧管理的方式進行多項加值應用,「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的數位生活境界。




RFID 技術是物聯網中重要的關鍵技術之一。RFID技術的國際標準組織EPCglobal 所規範的電子產品碼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與相關資訊系統標準,使物聯網中實體物件移動過程可透過 EPC 統一識別,於EPCglobal網路中相互分享資料,達到追蹤與追溯、環境監控、倉儲管理、資產管理、等,進而達到資訊的互聯與共用。

而在未來使用及擴充性上有極大的發展性,可以讓所有物與機器之間建立快速的溝通,最有經濟效益的就是行動商務,行動電子商務結合了無線通訊與電子商務,用戶藉由智慧手機、PDA、筆記型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行動型終端設備,透過無線通訊方式取得數據或執行交易,皆可視為行動電子商務。

物聯網多媒體平台&應用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陳怡安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IOT(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簡單的說,就是,對傳統定義的網路做延伸與拓展,讓一般家用電器結合網路,以行動裝置為主控,處理一些543的事情, 以提升產能與生活水平

參閱: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et_of_Things 

一些被提及已經存在的多媒體平台應用:
遠端遙控,遠端金融業務,遠端醫療量測,無線電派車,交通控制,生理資訊監控等

一些被提及應用發展方向:
手機layer擴增實境導覽系統,導覽,定位,介紹
smart shopping list
IoT與IMS整合

 未來研發方向:
技術部份 - EX:JNI codeing轉換 
更高的效能 - EX:modified framework
續航力&更低的耗能 - 軟體優化(自動偵測並關閉暫不需要的功能),效能與節能上的取捨-多樣的功能選擇

 Android System 2.1 - 略 參閱:http://zh.wikipedia.org/zh-hant/Android 

一些被提及的展望:
更大的頻寬 - 可處理多媒體應用
更多樣的服務 - 販賣機下載歌曲(這太蠢了吧)
IMS Introduction 

心得:  
有一部份內容已經接觸過了,研究方向也都是些預期中的東西,所以沒有特別想法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一)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一 劉孝皇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Mote,通過各種無線或有線的長距離和短距離通訊網 Web4.0:物聯網絡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MAI)、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或網際網路(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EveryThing「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TaaS服務。物聯網及其相關的TaaS業務,在基於Semantic Web技術的Web 3.0基礎上,將構成Web 4.0的主體。


在架構的部分主要可分為三層,最下層為「感知層」,由各種資訊擷取、識別的感知元件所組成;中間為「網路層」,即各類無線傳輸技術;最上層為「應用層」,即物聯網的各種應用領域,例如:環境監測、城市管理等。而介於網路層與應用層間存在一個子層為「應用支援層」,主要負責提供各種類型的平台,來串聯各種傳輸網路和應用服務。

未來手機都是IoT的一個點,每個點都可以當作一個多媒體的傳輸,不過以現階段來說現階段ID!=IP,所以當哪天ID與IP可以互相轉換時,就能夠實現物聯網所談的萬物在網路相連的理論,此外物聯網與雲端運算有非常直接的關係。由於雲端運算是將所有資訊放置資料中心裡,然後在網路上存取使用,這種「IT即服務」的概念,就是實現物聯網最重要的關鍵,因為唯有雲端運算技術夠成熟,才能夠被達成。
最後也有同學問到關於大陸的物聯網,而其物聯網產業發展分成3個階段,第1階段(2011年至2013年)為「應用創新與產業形成期」,這個階段主要為公共領域的導入時期,包括城市管理、智慧交通與節能為主要應用;第2階段(2013年至2015年)為「技術創新與標準形成期」,此階段的應用發展已經從公共領域跨入產業與企業導入時期,主要應用為智慧製造與物流管理。第3階段(2015年至2020年)則是「服務創新與產業成長期」,此時期不僅企業廣泛導入物聯網,個人與家庭也都成為使用者,包括食品追溯管理、智慧零售、綠色農業、行動支付、與智慧家庭等應用都已臻成熟。不過相較於此,台灣在這上面的商機或許就沒有大陸那麼多,也難怪很多廠商主要還是在大陸開發市場,因為在大陸只要有一小部份人使用就可以賺不少錢了。所以台灣業者可藉由中國大陸正全面建構物聯網技術標準的契機,尋求與中國大陸業者合作,取得標準建立的主導權,進而擴充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物聯網裝置主力出貨地。
總而言之,面對物聯網如洪水般的趨勢,除了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廠商,應加緊腳步切入市場外,各行各業應該尋求自身企業所可使用的物聯網應用,來提升競爭力,否則當其他競爭對手利用導入物聯網來加快產品生產或提升客戶滿意度時,還沒跟上腳步的企業,恐將因為競爭力不足而面臨經營危機。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 to Cloud Database

      
      課程: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課程: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一 辛彥德
      演講者 : 陳良弼 教授


      心得報告:

        這次的演講主要跟資料庫有關係,為關聯式資料庫、分散式資料庫、為併聯式資料庫,最後為雲端資料庫。 SQL - 非常高階的資料查詢語言,Microsoft SQL Server幾個初始版本適用於中小企業的資料庫管理,但是近年來它的應用範圍有所擴展,已經觸及到大型、跨國企業的資料庫管理。NoSQL(Not only SQL)是不同於傳統關聯式資料庫的資料庫管理系統,NoSQL不使用SQL作為查詢語言,因為其資料庫不需要固定的表格模式,而是一種類別的概念(broad class of database),可以大大省去SQLJOIN操作,還有著水平可擴展特性。
NoSQL雖然解決了大量資料的問題,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風險。由於NoSQL資料庫採取Eventually Consistency(資料遲早會一致)的作法,因此NoSQL的分散式設計會將資料分散複製到不同節點中,每個節點各自也能異動資料,然後再彼此同步。同步過程就會有時間落差,若同時讀取不同節點上的資料,會發生資料不一致的情況。而雲端運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運算方式,透過這種方式共享軟硬體資源與資訊,並按使用者所需提供給電腦和其他裝置。如同「雲」一般,在距離使用者之遠端進行大量運算,減少使用者電腦之負擔,且使用不需要知道「雲」在那裡,只要享受「雲」所提供的服務就好。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溫千力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物聯網是透過安裝在物體上的RFID感應器或二維碼等裝置,經過界面與無線網路相連,進而運行特定的程序使物體智能化,達到遠程控制或實現物體與物體互相的溝通和對話,以利智慧化識別與管理。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如RFIDReaderTag所組成的系統,原理是利用感應器發出無線電波,觸動其範圍內的RFID標籤,藉由電流觸動標籤上的晶片之運作以回應感應器,應用在悠遊卡、ETC和寵物晶片等;或是利用擴增實境的Layar,可透過行動裝置與GPS的輔助,只要輸入要查的關鍵字與搜尋範圍,系統會開啟相機並再原地掃描,就可以將使用者指引到目的地,透過疊加的虛擬資訊圖層以集時獲得在地相關的訊息;或是交通流量控制、遠端醫療儀器感測系統、醫療照護系統等。

演講者還分享了他與業界合作的例子,介紹所使用的軟體(Android 3以下版本)和硬體(ARMDSP並用效能較佳)、整個執行流程、如何進行power management與最後的測試結果和效能分析。目前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越來越普遍,也成為了物聯網中的一環,以智慧型手機作為終端遙控主機的應用也快速成長,如家庭監控、家電控制、金融消費等方面,物聯網廣泛應用各行各業的許多層面,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與智慧化。

寫作格式


1. 文章名稱請寫演講的題目

2. 右邊標籤內請輸入:
   (1) 101-1(上學期)//101-2 (下學期)
   (2) 演講日期,如 2012/10/09
   (3) 姓名-學號
   (4) 課程的名稱

3.  心得的內容如下: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吳尚鴻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報告:


    

IoT Multimedia Platform and Advanced Applications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10/05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吳尚鴻
演講者 : 陳俊良 教授

心得報告:

今天邀請陳俊良教授來跟我們分享物聯網,物聯網是一個網路的概念,由字面上可以得知,物聯網是一個由物體跟物體間的通訊所集合而成的網路。在未來,由於網路的進步,使用者已可以隨時隨地的存取網路資源,於是一個新概念就被提了出來,這個新概念是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設備,和我們週邊的物體連線,或是進行遠端的操作。簡單的來說,就讓機器跟機器之間有相互溝通的能力,這個概念,就是物網的主要精神,如圖一。


圖一 物聯網的架構


目前在我們身邊已經有物聯網的應用,當我們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使用悠遊卡付車資,或是在便利商店的時候會把悠遊卡當作電子錢包進行小額付費的購物行為,這是物聯網的一個應用-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個短距離溝通的協定可以讓讀卡機對於卡片做讀取或是寫入的功能。


在未來的發展上,若要讓機器跟機器之前可以相互的連線溝通,勢必需要IP,但IP目前是使用IPv4,IPv4在現階段是不夠用的,所以若要推廣物聯網,會牽連到IP不足的問題,所以物聯網要發展絕對會跟新的IP協定,IPv6有關。再者,由於可以連線溝通和存取大量的網路資源,物聯網也可以和雲端運算做結合,讓雲端來整理或是處理相當大量的機器與機器間的溝通,或是來分析機器所回傳的資料。剛剛有提到由於我們的身邊都是機器,若物聯網順利的建構起來,一天的溝通資料量是相當大量的資料,在上禮拜的演講中,未來因為資料量的暴增,所以海量資料也是個未來要研究的議題,海量資料需要仰賴雲端計算去處理或是整理複雜的資料。所以一個物聯網的發展可以帶動許多其他技術方面的應用。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吳尚鴻
演講者 : 陳良弼 教授

心得報告:

說到資訊相關科系,說不碰到資料庫我想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這個都是資料的時期,每個成功的網站或是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再幫他支撐著。但隨著我們在使用資訊的方式跟資訊的存取量,讓資料庫也不斷的在變化。從一開始的關聯式資料庫,變成後來的分散式/平行資料庫,而現在由於雲端的發展,所以還有個雲端的資料庫。

最早的資料庫是關聯式資料庫,是以許多資料表的方式呈現,資料表跟資料表之間的資料可以設其關聯,所以又稱他關聯式資料庫,由於網路日新月異,大家在存取資料庫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所以就產生了分散式資料庫,讓資料可以異地備份,而且為了減低資料庫在一台電腦上面處理的負擔,平行資料庫也產生了。

資料庫的形式多半是以表格呈現,而且在涉及資料的同步狀況下,在寫入資料的時候還會對資料存取加上限制,這在越來越需要大量存取資料庫的時候增加電腦的負擔和處理的速度,而且資料庫的表格不容易擴增,這時候傳統式的資料庫就很難符合這個需求。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傳統式資料庫所使用的結構化查詢語言,但在1998年的時候有人提出了NOSQL(Not Only SQL),NOSQL捨棄了SQL的固定框架,並且可以自由的擴增和減少資料,雖然可以會有些許的錯誤,但是在應付大量存取資料庫的時候NOSQL卻有較好的效率,由於現在社群網站,例:Facebook,時時刻刻都會有使用者存取資料庫,如果使用SQL會有處理上的延遲。

NOSQL提供了簡單且無須框架的功能,SQL提供資料的安全且同步的功能,資料庫各有優點,就看使用者的需求,不過我們使用資料的方式可以讓資料庫有這樣的變化,不免讓我覺得資訊真的是一直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