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課程: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二 吳尚鴻
演講者 : 陳良弼 教授

心得報告:

說到資訊相關科系,說不碰到資料庫我想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這個都是資料的時期,每個成功的網站或是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再幫他支撐著。但隨著我們在使用資訊的方式跟資訊的存取量,讓資料庫也不斷的在變化。從一開始的關聯式資料庫,變成後來的分散式/平行資料庫,而現在由於雲端的發展,所以還有個雲端的資料庫。

最早的資料庫是關聯式資料庫,是以許多資料表的方式呈現,資料表跟資料表之間的資料可以設其關聯,所以又稱他關聯式資料庫,由於網路日新月異,大家在存取資料庫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所以就產生了分散式資料庫,讓資料可以異地備份,而且為了減低資料庫在一台電腦上面處理的負擔,平行資料庫也產生了。

資料庫的形式多半是以表格呈現,而且在涉及資料的同步狀況下,在寫入資料的時候還會對資料存取加上限制,這在越來越需要大量存取資料庫的時候增加電腦的負擔和處理的速度,而且資料庫的表格不容易擴增,這時候傳統式的資料庫就很難符合這個需求。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傳統式資料庫所使用的結構化查詢語言,但在1998年的時候有人提出了NOSQL(Not Only SQL),NOSQL捨棄了SQL的固定框架,並且可以自由的擴增和減少資料,雖然可以會有些許的錯誤,但是在應付大量存取資料庫的時候NOSQL卻有較好的效率,由於現在社群網站,例:Facebook,時時刻刻都會有使用者存取資料庫,如果使用SQL會有處理上的延遲。

NOSQL提供了簡單且無須框架的功能,SQL提供資料的安全且同步的功能,資料庫各有優點,就看使用者的需求,不過我們使用資料的方式可以讓資料庫有這樣的變化,不免讓我覺得資訊真的是一直在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