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User Behavior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by Mining Multiple Information Sources in Mobile Social Network Space


課程論文研討()
日期:2013/01/04
時間:13:50 ~ 15:30
學生:資傳研二 張焜翔
演講者:成功大學 曾新穆教授
心得感想:

很多趨勢大師都說未來的技術是決定在語意網路與資料探勘,雖然這兩種技術是兩回事,但有其共同點,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的問題是一樣的。但說真的,有多少人去了解資料探勘真正的意涵呢?他跟一般的統計因子分析的方法到底有甚麼不同呢?或者說該如去設計應用或實作出來呢?許多人還停留在一知半解與道聽途說的狀態,以及語意網路真的可以帶給我們生活模式的不一樣呢?在這邊來嘗試著作一些解答…
有些人認為資料探勘,就是不再以個人的背景(Profile)資訊去判斷,例如年齡,性別,收入,學歷等等固定的因子來決定的差異,事實上真正的資料探勘不是因子分析也不是條件判定,而是在於物件(Object)之間的距離(Distance)或關係(Relationship)

傳統的行銷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找到對象,而這對象用的就是背景資訊去篩選定義,只是這背景選項再多也是相當有限,即使把年齡級距分得再細,收入階級分得再多,地區切割的更密,怎樣還是有相同的人,雖然如何區分兩個背景資料相同的人,但事實上他們要的東西不一樣,在傳統行銷並不重要,因為真正的重點是把透過廣告去"加強"商品的型像,讓每一個人想要你的商品,這才是對的另一種切入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