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課程 : 論文研討(一)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3:50 ~ 15:30
學生 : 資傳研一 周書暐
演講者 : 陳良弼



分散式資料庫概說

1分散式資料庫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反映組織架構,自主性,網路流量,漸進擴充

               缺點:資料保密性,安全性,設計複雜性,資料一致性.

2集中式與分散式資料庫之差異:

              資料庫管理, 資料獨立性, 內部儲存結構, 存取速度, 整合性,

               回復性, 並行控制, 保密性, 安全性.

3分散式資料庫可依內容架構方式區分為

               同質性分散資料庫 (例如 本案例 台電 Group Project 專案)

               異質性分散資料庫

同質性分散資料庫的特點

a以整體面組織運作考量, 各資料站 (Site)資料結構有絕大部份同質性, 系統的設計架構是採取 Top Down 方式.

b資料庫的內容與配置是全盤整合後所產生的結果.

c各個資料站彼此緊密結合, 充分 “分工合作” 以達到整體資源共享的目地.

d較不強調區域的自主性,  以配合整體性目標為優先.

e對終端使用者而言, 感覺如同面對集中式資料庫一般.


資料模型的基礎

    概念資料模型:這是與資料庫管理系統無關,即沒有使用特定資料庫種類來建立資料模型,以概念方式描述大多數使用者認知的資料。

    邏輯資料模型:使用特定資料庫種類建立的資料模型,例如:關聯式資料模型,這是用來描述ANSI/SPARC三層資料庫架構中,位在概念層以上的概念和外部層資料。

    實體資料模型:這個資料模型是用來描述ANSI/SPARC三層資料庫架構的內部層資料。

資料模型的基礎

    完整的資料庫程式設計,以關聯式資料庫設計為例:

    先收集使用者認知的資料,以概念資料庫設計建立概念資料模型

    接著將概念資料模型執行關聯表正規化,轉換成邏輯資料模型

    最後建立實體資料模型的實體資料庫設計


分散式處理架構-前後台


    資料庫系統分成使用者的前台(Frontends)和資料庫的後台(Backends),分別分散執行所需的工作,如下所示:

    前台(Frontend):使用者執行的應用程式,用來執行資料庫查詢等資料處理,然後顯示執行的結果。

    後台(Backend):執行資料處理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分散式處理架構-前後台圖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